

“兜”住最困难群体 “保”住最基本生活
本报记者 武蕾
■ 通 讯 员 杨婧
“本身我患病花钱地方就多,再加上疫情原因,家里负担越来越重了。3900元的临时救助对我们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4月15日,家住市湖滨新区晓店街道的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患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社区、街道两级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她申请临时救助。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为有效强化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防止因疫情导致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自3月份以来,全市民政系统主动发现、及时响应、快速救助,聚焦重点人群,畅通救助渠道,有效开展温情救助。
温情救助,救急救难。对陷入困境人员,在核实基本情况后,先行实施救助,后履行相关手续。3月份以来,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3464人次,支出救助金额303.4万元;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在宿外地滞留人员,放开户籍限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逢困必救、有难必帮。暂停疫情期间低保、特困等对象的动态退出工作,全力降低疫情管控对这些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
对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市民政部门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在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的基础上,实施物资救助。3月至4月上旬,泗阳县向761户低保户、145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18名困境儿童和孤儿发放水饺1200余箱,价值近10万元。
与此同时,对管控区及封控区内的困难群众开展排查,对衣食住医存在难题的,及时协调解决。自3月底以来,相关县(区)针对管控区及封控区内的困难群众,共计发放临时救助物资价值66.6万元,切实保障了疫情期间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大家都很关心我,帮我网上申请求助,相关部门不仅给我送物资,还经常来看我。”来自安徽的陈先生是一位盲人,在市洋河新区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受疫情影响,3月份至今没有收入。静态管理期间,市洋河新区社会事业局主动为陈先生提供了500元的生活物资,并安排志愿者每天上门探视、照顾。
全力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在线下做好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宿迁推行疫情期间救助事项“网上办”,方便办事群众,同时全面加强社会救助热线的公布和管理,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对申请救助的家庭,经市级核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关救助范畴,省级核对结果作为动态管理的依据,极大缩短了经办时间,3月份以来,共计将1263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和特困保障范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