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
2024年08月27日

“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系列报道

王协锋:“医”路奋发求进取 生命禁区觅生机


专家名片

王协锋,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学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三角神经内镜创新与转化联盟青年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专业特长:擅长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脑肿瘤以及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显微及微创手术治疗。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江苏省人民医院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成果奖励。

本报记者 王艳珅

■ 通 讯 员 梁 笑

神经外科手术,常被誉为在“生命禁区”开辟希望之路。在神经外科领域,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以精湛的医术为基,以无尽的爱心为梁,默默搭建起一座座通往患者心灵的信任之桥。他就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学术主任王协锋,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典范。在挑战与希望并存的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之路上,王协锋用他的真情与汗水,让无数家庭重燃生的希望。

守护“生命中枢”

“高标准”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走进王协锋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总能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温暖。这里没有冰冷的医疗器械带来的距离感,取而代之的是医患间那份难得的和谐与信任。这份信任的基石,正是王协锋不断用真心、耐心和细心一点一滴铺设而成的。

今年7岁的小朋友晨晨(化名)因矮小变得闷闷不乐。起初,晨晨的父母也没有太在意,以为孩子就是“长得晚”。但当孩子偶尔会跟父母说自己视线模糊,看不清,这时父母才重视,带晨晨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查了颅脑MRI,问题果然出现在脑袋上,考虑:颅咽管瘤。为寻求手术治疗,晨晨在家长陪同下慕名找到了王协锋。

经过王协锋仔细研判后,为晨晨制定了最适合的手术方式。记者了解到,颅咽管瘤手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是神经外科领域里非常难做的手术,手术医生的经验及技巧直接影响手术后的效果。在王协锋的操作下,晨晨术中肿瘤全切,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晨晨的身体日渐恢复,出院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孩子患上颅咽管瘤是他的不幸,但是遇到您又是他的幸运,再多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出院时,晨晨妈妈一个劲儿地表达着对王协锋的感谢。

作为该院神经外科学术主任,王协锋的病人大多是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进行脑肿瘤切除的开颅手术,往往需要医生通过1厘米左右的小缝隙,将手术器械层层深入10厘米以上到颅内中线部位,通过显微镜放大10倍进行操作。这样精密的手术,哪怕误差只有1毫米,也可能彻底改写患者的命运。

王协锋深知,每一台手术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因此,他总是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精细操作,力求每一次治疗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在他的手中,显微镜下的每一个细微操作都仿佛是在编织生命的奇迹,让无数患者得以摆脱病痛,重获新生。

妙手剥离听神经瘤“膜”

完整保留面部神经功能

今年72岁的高女士面部疼痛,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才知是听神经瘤惹的祸。近日,王协锋为高女士成功切除了肿瘤。

“最近,我母亲一直喊着脸疼,一开始以为是牙痛引起的,没想到是长了个瘤子。”高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10多年前,高女士就出现了头晕和右耳听力下降的症状。一开始高女士没太在意,没想到听力下降越发严重,并在两年前失聪了。

临床上,听神经瘤根据其大小和位置可以分为四级。肿瘤大小超过3厘米并压迫脑干即属最高的四级分级。高女士的肿瘤大小更超四级标准,属于较为罕见的巨大型听神经瘤。

“人的后脑勺(后颅窝)只有10厘米空间大小,她的肿瘤就占了大部分,肿瘤和神经及脑干的粘连程度可想而知。”王协锋说,这么大的听神经瘤,既要把肿瘤切除,也要保留面神经的功能,不发生术后面瘫是极其困难的。

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王协锋带领该院神经外科团队开展了多次讨论,对手术的各个关键环节和步骤制订了详细的预案。由于患者的肿瘤巨大,交错的神经已被压迫成薄薄一层。切除肿瘤过程中,需将这层神经与之分离,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害神经功能。

术中,王协锋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通过仔细分离覆盖在听神经瘤表面的“膜性结构”和肿瘤粘连紧密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在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全切肿瘤的同时,顺利保住了患者的面神经。术后高女士无任何面瘫并顺利出院。

王协锋深知“医术是医生的立身之本”。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他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紧跟国际医疗前沿,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他的手中,无数疑难杂症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些成功案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他医术的高超与不凡。

探索区域医疗合作新模式

让患者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服务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王协锋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份职业的无限热爱与敬畏。他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正是这种“患者至上”的理念,让王协锋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神经外科疾病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后,王协锋主动承担起“带领神经外科”的重任,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技术帮扶、远程会诊等方式,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引入医院,有效提升了区域神经外科的整体诊疗水平,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面对未来,王协锋满怀信心与期待。他表示,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神经外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神经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神经外科与其他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