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阳:
加快绘就“千里运河最美县”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图景
江苏称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江苏金牌厨柜有限公司车间
江苏宝浦莱半导体有限公司车间
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使命号角声声嘹亮,改革潮涌滚滚向前。
翻开泗阳县改革发展长卷,笔笔浓墨重彩,篇篇催人奋进——
近年来,泗阳县聚焦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发展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扎实推动“强富美高”新泗阳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十年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倍,年均增长7.6%,两次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28项,去年圆梦“全国百强”,位列“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第94位,在泗水大地上绘就了一幅聚势赋能、勇争上游的奋进画卷。
在9月19日召开的中共泗阳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泗阳县委书记马伟说,泗阳县将聚焦“挑稳挑好重担、矢志多作贡献”这个使命担当,聚焦争做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生产力的探索实践者这个目标定位,聚焦“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幸福安康”这个发展追求,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的牵引和先导作用,更好地在现代化建设中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
强基础 扬优势 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泗阳县拥有积厚成势的产业家底、弥足珍贵的生态禀赋,也具备推进改革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敢担善为的泗阳人努力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时间回溯到2022年4月30日,泗阳县实施“超前服务”“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为江苏神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办齐工程建设所需证件,在全国率先实现“七证同发”。
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在泗阳破茧成蝶,房地“双票”制等一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近年来,泗阳县始终把“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机遇与使命,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主动为上级改革提供“试验田”,力争把“试点”做成“示范”,创造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成果。
以改革创新提质乡村振兴,是泗阳县深化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内涵的应有之义。以国家、省、市三级农业园区平台载体为主抓手,泗阳县深入推动“223”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建设长三角新型食品产业新高地;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转化,加快“三园”建设试点成果推广示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组团标杆样板,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居全市第一。
仲秋时节,位于泗阳县李口镇的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弥漫着瓜果的清香。近年来,该镇深入实施“一河两带三园”发展战略,种植葡萄、无花果、柿子、桃子等12种水果,形成特色鲜明的“水果部落”。
到京杭大运河边、成子湖畔、平原林海间感受“泗阳蓝”成为不少人的周末打卡路线。龙窝潭生态安全缓冲区同样别有洞天,芦苇、菖蒲、睡莲、鸢尾、苦草等水生植物形成交错的水下森林。这里不仅是一座生态公园,也是一座以水处理生态湿地工程为核心,实现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绿色“枢纽”。
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泗阳县筑牢生态基底,系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区域环境治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常治长效,守住“深呼吸”“泗阳蓝”。
挖潜力 拓新源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紧抓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推进政策出新、模式创新、技术革新,积极培育新业态、抢占新赛道、开拓新领域,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向“新”而行,是泗阳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客户通过网上下单,对床上用品提出产品颜色、花纹等个性需求。如果客户在下午3点下单,最快晚上7点,我们就可以发出产品快递。”江苏海聆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启锋介绍,依托数字化生产线,企业推出“小单快反”业务,让产品走俏海外市场。
截至目前,泗阳县已拥有省级智能车间12个、市级智能车间41个。一大批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成为泗阳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泗阳县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形成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等“2+3+N”特色产业体系和10条重点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70家,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后劲的产业不断壮大。
夯实根基、乘势而上,该县逐步健全完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高端纺织和绿色家居产业在百亿元产值规模上壮大提升,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和机电装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节点城市。
“既要满天星斗、更要一轮明月。”泗阳县以“龙头”企业为强链引领、以“腰部”企业为补链支撑、以科创企业为延链关键,在招引亩均贡献高、发展后劲大的优质项目上下足真功,力争每年引进5个50亿级项目、100个亿元以上项目,源源不断扩充项目增量。
量质并举激活服务业发展,到“十四五”末,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突破50%;主动参与长三角北翼数字经济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多元发力推动绿色转型,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泗阳不仅向“新”而行,更逐“质”而进。
聚要素 提能级 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全力锻长板、补短板、铸新板,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这是泗阳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泗阳县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推动要素资源全链融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2019年徐宿淮盐铁路开通运营,泗阳阔步迈进高铁时代;“千里运河最美县”形象初成,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3平方公里扩大到62.2平方公里,实现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前不久,泗阳-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赋能驿站揭牌。目前,泗阳县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个、省级科技产业园1个。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泗阳县激活发展动能的务实之举。该县深化“科创英雄榜评选”“研发专员”“区局共商”“局镇会商”等创新制度,在苏州市吴江区设立“科创飞地”,与江苏大学等高校院所设立3家技术转移中心,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于2023年入选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
对于地方发展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发展力与竞争力。泗阳县深知此理,持续办好“县长有约”“企业家早餐会”等政企对接活动,成立企业管家中心,持续打响“泗易办”政务服务品牌,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十、全市第一。
在政务服务方面,泗阳县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多证同发”,相关做法获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协调办表扬推广;在要素保障方面,成立企业管家中心,采取开放式集中办公,150余名企业管家沉到一线,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能等方面诉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规范执法方面,推行“无事不扰”的精准服务监管模式,减少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精治理 增福祉 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去年,我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泗阳县育华职业培训学校参加‘政府买单’职业技能培训,并被站里推荐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屠苏桃高兴地说,她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享受到了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推荐“一条龙”扶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泗阳县在城区创新建设“泗阳就业之家”,在村居(社区)建设1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内将实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各乡镇(街道)全覆盖。
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体推进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和安全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泗阳县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理念遵循。
“大爷,您稍等,早餐马上就好。”早上,泗阳县居民小区的“爱心食堂”内,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2023年以来,泗阳县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探索实施集“爱心食堂”“公益讲堂”“周末学堂”“健康诊堂”“议事会堂”等于一体的“幸福同堂”工程,大力推行小区助餐、助学及服务、议事新模式。
泗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德珩介绍,每年泗阳县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以上,每年都筛选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近年来,全县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9所,增加优质普惠学位近3万个,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每年改造400户,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度。
当前的泗阳,正处于站稳百强行列、收官“十四五”的决胜时期,也站在形成新一轮县域赶超之势的方位节点。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泗阳,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加快绘就“千里运河最美县”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图景。
本版组稿:卓伟岚 张利杰 程大伟 王勇 裴成 庄力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