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专版
2024年10月01日

以昂扬奋进之姿 谋发展跃进之势 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重点项目拔节生长;

企业车间,机器飞转,产品畅销国内国外;

田园沃土,五彩斑斓,乡村振兴气象万千;

……

近年来,宿城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城新实践,用更宽的视角、更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以“顶格标准”“真格措施”,奋力将“强富美高”美好蓝图绘成宿城大地上的生动实景。

聚力“产业发展” 迈出工业强区新步伐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9月13日,记者走进宿迁激光产业园,只见宿迁力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该公司主要从事大型激光切割机底座和大型机床底座生产和销售,是大族、华工、奔腾、宏山、嘉泰等国内知名激光企业的战略供应商,生产的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第一。作为宿城经济开发区激光装备产业链配套企业,可以覆盖辖区激光切割机和切管机底座配套产能70%以上。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立项到投产,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帮办人员全程帮办,保障了我们用最快速度投产。”宿迁力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庄丽霞介绍。

除了力鑫智能装备项目,宿迁激光产业园还落户了华工激光、凯普林光电、嘉泰激光等90余家知名企业,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以激光器为上游、装备制造为中游、应用领域为下游的激光光电全链条产业。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放眼宿城大地,传统产业中的纺织服装在高端仿真丝、超细纤维等细分领域已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新兴产业中的激光光电加速裂变扩张、“华东光谷”的品牌愈发响亮,正在布局的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逐步成长为区域性光学膜、特种金属等供应地;数字经济“破题起势”,工业经济发展的热潮持续掀起,纺织服装、绿色建材等产业持续壮大。

近年来,宿城区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步伐不断加快,“3+4+X”现代化产业体系多点开花,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四大先导产业建链发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不断积蓄。当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2024年上半年,宿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6%、工业投资增长26.7%,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56.5亿元,激光光电、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5.1%、102.5%。

“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把项目和企业作为拼经济、促发展的关键支撑,头版头条抓招商、重中之重抓转化、多措并举扩投资,以优质增量带动经济稳健增长。”宿城区委书记陈伟表示。

产业兴则百态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宿城区将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不动摇,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深入推进百亿产业集聚培育行动,持续加快凯盛新材料、乔那科数控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排定重点工业增长点19个,加大推进力度,加强调度会办,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一企一策”、规上企业“一类一策”、小微企业“一业一策”分级分类服务保障,奋力打造区域性传统产业“焕新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未来产业先行地。

聚力“主城繁荣” 精塑可爱城市新面貌

当一座城市不断提质焕新,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惊喜?宿城区用城市建设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清清爽爽的街道,亮丽一新的店铺……9月18日,记者走进项里街道黉学街,踏上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迎面而来的是灯笼、雨伞等象征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而墙上的超大型墙画以及具有特色的现代语言也十分亮眼,可以说将古色古香与时尚潮流的元素融为一体。

城市管理,细节之处见真章。宿城区秉承“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2024年,宿城区精心编排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总计104个,实施类项目68个,前期研究类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19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5亿元。

在城市风貌提质焕新的同时,宿城区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壮大,向着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向加速迭代。宝龙24街成为群众身边的“深夜食堂”、楚街尽显“半城繁华”景象;吾悦广场、金樽坊、新盛街等新地标高品质开业运营;“酒都不打烊”“醉美金樽坊”等一系列“好去处”“新玩法”点亮宿城新“夜”态……这是近年来宿城区推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交出的“成绩单”。今年1-8月,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39.14亿元,同比增长93.42%;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收184.29亿元,同比增长159.3%。

紧扣打造“繁华与烟火并重的现代商业核心区”目标定位,宿城区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登高提质三年行动,聚焦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九大领域”,聚力打造古黄河高品质消费引领核心区等“七大载体”,深入开展优质项目招引、骨干企业培育等“六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突破500家、营收达600亿元以上,为城市经济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商业综合体引领时尚,特色街区烟火升腾,中心城区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宿城区作为主城区,商业资源高度集聚、商圈经济繁荣稳定、消费活力强劲十足,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95亿元、增长7.9%。宿城区全面落实促进商业消费扩容提质六大行动,大力推动商圈升级,全面优化消费供给,全力打造“繁华与烟火并重”“商气与人气齐聚”的现代化、高品质现代商业核心区。 

让城市更“新”,颜值更“高”,生活更“美”。下一步,宿城区将构建以幸福路、西湖路为纽带,以古黄河商圈、清水河商圈、幸福路商圈为核心的现代商贸格局,串联布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高品位步行街、夜经济片区等点位,全面提升网点功能布局、丰富消费场景内涵,年内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个以上。同时,推动核心商圈与特色街区良性互动,突出“一圈一策”和“一街多品”建设,以街头巷尾网红打卡为特色,加快把宝龙24街、楚街、金樽坊等特色街区打造成为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于一体的情景式主题商业街。

聚力“文化强区” 探索现代文明新经验

日前,由宿城区报送的苏北大鼓作品《植槐明志》在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苏北大鼓青年演员王浩宇获“新人奖”提名。这是自2021年苏北大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以来,宿城区持续锻造琴鼓艺术高地的生动写照。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脉。近年来,宿城区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扎实推进“345传统文化弘扬工程”,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艺术创作活力涌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显著、文化品牌日益唱响,文化发展蹄疾步稳、铿锵有力。

为持续优化文化服务供给,宿城区建立了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对接机制,切实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公共服务机制,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一方面,宿城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对接苏鲁豫皖优秀曲艺节目邀请展、省文艺志愿者团队先后到基层开展巡演,常态组织“送戏下乡”“乡村书场”等流动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引导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宿城区结合文明实践“点亮星夜”主题,精心组织理论夜校、书香夜市、文艺夜演等特色活动,搭建了文化惠民利民“大舞台”。

“周末书场”“琴鼓村村行”内涵及质效持续深化,“周末书场”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活动品牌,“琴鼓惠民书场”获评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书香满宿城、阅读‘1’起来”地域文化标识不断精塑,宿城区获评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模式,探索农村公益电影室内放映点建设,并建成一批“乡镇影院”,有力提高农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宿城区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活动愈发丰富,文化产业也日益蓬勃。宿城区出台了《宿城区关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暂行办法》,建立了“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企业”文旅产业项目库,推动文化和旅游、科技、康养、商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做强包装印刷、文化旅游、工艺品制造、文化创意4个重点产业,做优花卉园艺特色文化产业,做特游戏动漫、网络直播、数字艺术等文化新业态。持续擦亮“跟着赛事来旅行”“跟着演艺来宿城”品牌,组织音乐季、漫展、国风演艺等文化活动,举办龙舟赛、帆船赛、骑行赛、汽车场地越野联赛等各类休闲运动赛事,把更多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增长点融入日常,为群众带来了更丰富、更优质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面向未来,宿城区将紧扣建设文化强区目标,抢抓首批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机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聚力“从严治党” 激发向上向善新活力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走产业强村的道路,聘请马小宁担任我们的‘名誉村主任’,并与他创办的石材企业进行联建,村集体经济每年稳定增收80万元。”近日,谈起辖区发展成效,宿城区龙河镇靳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则山说。

近年来,宿城区深入实施抓党建促振兴“双百计划”和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大力引进本土企业家、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等一批能人,通过创业投资、联络指导等方式反哺家乡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以来,宿城区为涉农村居选配129名“名誉书记(村主任)”,引进百余个优质“强村项目”,2023年,全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形成以党建领航、能人助力、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良好局面。

好干部须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宿城区持续用事业激励干部、用奖惩鞭策干部、用情感凝聚干部,以干部敢为善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再攀新高。2023年,宿城区实现了首次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首次挺进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综合第一等次、首次位列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位次“三个首次”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宿城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

聚焦干部担当能力培养,宿城区深挖整合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打造不同主题的优质现场教学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精品教学路线,涵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累计培训学员1万余人。同时,宿城区持续深化“楚英”培养计划,有序开展“双向交流”“一线研习”等活动,动态储备“85后”正科、“90后”副科、“95后”股级干部100名以上。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2024年,宿城区结合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着力打造“宿有担当”宿城干部激励品牌,涵盖用人导向、强基提能、表彰奖励、精准考核、撑腰鼓劲、关心关爱等六大行动,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同时,出台了《激励担当作为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显温情的举措和办法,积极引导干部担当作为,把“敢为”的基因发扬光大、让“善为”的成效充分彰显,努力锻造出一支担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宿城区深化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失实检举控告澄清等政策措施,强化“两个责任”同频共振、贯通协同,以“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攸关民生的部门、行业、领域腐败案件查处力度,纵深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统筹推进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廉洁宿城”。

如今,宿城大地上,越来越多有思想有情怀有干劲的年轻人唱主角、显身手、挑大梁,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宿城区将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力做好表彰奖励、撑腰鼓劲等工作,切实把各方面干劲带起来、活力激发出来,在实干争先中不断创造新业绩、打开新局面,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宿城贡献。

本版组稿:李文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