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矩阵”开启教育新航程
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拔节生长
■ 本报记者 王晖
一所学校的高度,由教师的学识与情怀丈量;一段成长的征程,因名师的引领而璀璨生光。
在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名师风采文化墙”上,南通教育专家与本土骨干教师的身影交相辉映,“清澈的爱只为你”七字宣言镌刻其间——这是校长李凤心中“润泽之师”的精神图腾,更是这所年轻学校以师资为根基破土而立的宣言。
借智引源 南通活水润新苗
作为新兴学府,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不会做”的困惑如何破解?“名校在家门口,名师在身边”的愿景如何落地?宿迁经开区第一实验学校以“双源驱动”战略与“润泽教育”理念破题:李凤,这位正高二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带着南通教育40年的深厚积淀来到宿迁,将如东实验学校的办学精髓与宿迁本土教育生态深度融合,构建“外引智源、内激活力”的师资培育新生态。
以校长李凤为核心,一支由23名省特级教师、6名南通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导师团”构成强大引擎。他们将南通教育的深厚积淀根植宿迁沃土。正高级教师吴丛铎深耕化学教学41年,带领青年教师精准破解教学难点;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姚敏倾囊相授“古诗文赏读”课题精髓;英语专家姚美华融合40年班主任经验,锻造“精细化管理+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找到成长坐标……
每周的“润泽示范课”上,导师们的浸润式教学如春雨润物: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诊断,从管理策略到科研方法,形成“示范—诊断—帮扶—提升”的闭环培养机制。与此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赴南通名校跟岗研修,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教育理念的同频共振。这种“借智引源”的战略,让南通教育的“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宿迁教育的“田野”。
固本培元 内生机制育名师
“教师发展不能仅靠外部‘输血’,更要激活自身‘造血机能’。”李凤的理念催生出系统的师资培育机制:学校以身正、学高、善导、精研为教风,以分层培养精准化、润泽素养可视化、教研生态开放化为创新,通过教学模式革新、教研成果孵化、校地合作深化、特色品牌打造,构建起“新苗—骨干—名师”三级培养体系,为不同教龄教师定制成长路径,形成“人人有科研、人人有故事、人人有导师”的教师发展生态。
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青年教师蔡志豪在导师张亚洲的指导下,以“润学课堂”理念为指引,结合南通“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设计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学、合学、展学”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感悟自然科学的魅力。这正是“导师制青蓝工程”的缩影——南通专家与青年教师结成成长共同体,让“润学课堂”开花结果!
“我们充分考虑年轻教师的成长规律,校外专家与校内资深教师共同发力,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校长李凤介绍,除了来自南通的教育专家,校内老教师通过示范引领、同课异构、同伴互助等方式,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同时,学校实行差异化备课制度,允许年轻教师比老教师晚两课时备课,通过自己初备、集体研备、导师精备的“三备”流程,并鼓励他们先跟岗听课,再结合实际优化教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该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成立教育科研专业委员会,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明确课题管理责任人。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纷纷担任不同课题的“第一责任人”,带头开展教育科研。在这样浓厚的科研氛围下,学校教科研成果丰硕,仅一年时间,就成功立项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打破教研壁垒,学校打通“校内—联盟—区域”三级教研网络,与南通名校共建“云端教研基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共享、高效流转;依托央馆虚拟实验平台,该校开发教师数字成长档案,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深化“教研共生体”建设,让教师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将“润泽”理念贯穿于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始终,把“关爱包容”“激发潜能”等核心素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施“教师生病必访、家庭变故必访、重大成就必访”的“三必访”制度,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归属感。
每学期,学校精心汇编的《润泽故事》文集,收录了老教师们宝贵的育人智慧与经验,成为新教师成长路上的“案头明灯”。正如李凤所说:“当教师感受到被关爱,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深厚的情怀去关爱学生,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芳华绽放 青蓝相济谱新篇
在双轮驱动与浸润培养之下,青年教师如雨后新苗,展现出蓬勃力量与耀眼风采:入职两年的王菲老师在导师指引下,打磨8节市区级公开课、4次斩获教学竞赛桂冠,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并策划“山海经”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荣膺区“教学能手”;语文教师石瑞锋一年内4节优质课获市区级奖项,从区一等奖晋级市一等奖;入职一年的马一鸣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斩获区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这些鲜活案例印证着学校“让每位教师成为发光体”的育人理念。
截至2025年6月,该校拥有155名教师,人才梯队结构完善,含正高二级教师1人、正高三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7人;县/区级名师3人、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3人。今年,宿迁经开区为学校公开招聘30余位骨干教师,更为师资队伍注入强劲动能。
学校的发展蓝图也在不断延展:“青年教师成长加速器”计划,力争3年内培育50名校级骨干,让更多青年教师在教育赛道上加速奔跑;可视化“润泽教育”能力模型的构建,为教师成长提供清晰的导航图;“教研共生体”建设的深化,让教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成长;而润泽生态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开发指向社会性交往的综合课程,致力于建设数智时代彼此悦纳的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润泽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发光体,再用这束光点亮更多生命。”李凤的话语,如同一缕清泉,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长江之滨到骆马湖畔,教育资源的流动与融合,不仅满足了群众“名校就在家门口”的美好期待,更书写着以师资均衡推动教育公平的时代答卷——正如引江入海的活水,终将滋养万千桃李,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绽放璀璨光芒。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