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街道向阳社区:
“四进”察民情 “四办”解民忧
■ 王媛 包蒙蒙
“李叔,您反映的楼道灯不亮问题我们已经联系物业,今天就修好了。”近日,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向阳社区隆源水晶城小区网格员朱笑穿梭在楼栋之间,逐一向居民通报相关诉求办结情况。这寻常一幕,正是向阳社区“四进、四办”工作机制的日常剪影。如今,这套机制已化作遍布社区的暖心风景,铺展成一份饱含温度的基层治理答卷。
“走进小区、走进群众”是倾听民声的起点。今年以来,向阳社区将辖区精细划分为9个网格,由社区干部任网格长,用“拉家常”的亲切话语叩开居民心扉,以“蹲点看”的细致目光捕捉民生细节,让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线索,在一次次脚步丈量中愈发清晰。
在此基础上,“四方联席会议”与“楼长圆桌会”将议事场所搬到居民身边,曾经“干部说、群众听”的单向输出,变成了“你提议、我回应”的双向互动,居民从“局外人”转身成为“参与者”。今年以来已有100余条意见建议从“四方联席会议”与“楼长圆桌会”上提出,不少金点子化作了加装充电桩、翻新休闲区等具体治理举措。
“困难群体的需求,容不得半点含糊。”向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建军常把这话挂在嘴边。“走进困难群体”不是简单走访,而是精准对接的暖心行动。为此,向阳社区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独居老人有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网格员每周三次上门帮着买菜、量血压;子悦城小区与白领公寓小区的坡道改造完工后,轮椅通行再无阻碍;3户老人家中装上防滑垫与扶手……细微处的改造,把踏实与温暖嵌进了特殊群体的日常。
民生小事里藏着大温暖,“爱心助餐”便是“走进群众”的暖心注脚。在向阳社区,符合条件的老人凭爱心卡,就能在社区助餐点吃上热乎的两菜一汤;穿着红马甲的“送餐小分队”,每天准时出现在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门口。“我卧床在家,每天都能在家吃上热乎饭菜,实在是太贴心了。”家住瑞景名都小区的老人陈继楼捧着餐盒,露出幸福的笑容。
从走进小区摸清底数,到走进群众汇聚智慧,从走进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再到走进百姓心里筑牢信任,“四进”让居民点滴需求被温柔以待,织就一张细密的民生网。
“问题有人盯、解决得快,这才是真放心!”瑞景名都小区居民王成指着厨房崭新的防水层,对社区的督办机制赞不绝口。几天前家里漏水报修遇阻,他拨通小区监督牌上的电话,社区当天就督促物业上门维修,烦心事隔天就解决了。这样的高效响应,源于社区在各小区设立的“物业小区监督公示牌”。公示牌上,居委会主任、包保人信息一目了然,成为“四办”工作的“第一响应站”,让居民诉求“一键直达”。
“以前办个残疾证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打个电话,网格员就上门收材料,办好后直接送到家,太方便了!”提起向阳社区的“跑腿”服务,73岁的唐新章深有感触。今年以来,向阳社区针对各类民生问题精准发力、分类施策,以有温度、有速度的服务回应群众期盼。二季度至今,该社区59件“代办”、89件“帮办”、42件“督办”事项全办结,“主动办”让办事效率提了近六成,居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从“四进”的脚步丈量民情,到“四办”的行动破解民忧,社区与居民的信任在一次次诉求响应中不断加深,这张“暖心答卷”上,每一笔都勾勒着基层治理的温暖轮廓。“咱就想把‘走进’做得更暖,把‘办理’抓得更实。”李建军望着社区里下棋的老人、嬉戏的孩子,眼神笃定,“我们将持续深耕‘四进’和‘四办’,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让‘走进’更有温度,‘办理’更有效率,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暖心家园。”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