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8月31日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 徐可 曹钰蓉 徐万宁

近日,宿城区古黄河水景公园晨光熹微,朝霞洒落河面,泛起粼粼金光。市民漫步于林荫步道,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五点多就醒了,闲着也是闲着,常约几个姐妹一起来散步。早晨空气好,走一圈身心都舒坦。”8月24日清晨,家住宿城区府苑小区的张奶奶身着淡紫色运动衫,沿着步道不紧不慢地走着。

近年来,宿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融入发展实践,努力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推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与产业优化协同并进。

数据显示,2024年,宿迁市PM_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实现“双改善”,其中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5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水体比例达96%。各项生态指标显著提升,印证了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的扎实成效。

8月26日,洪泽湖畔碧波荡漾,东方白鹳、小天鹅等候鸟翩跹云集。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泗洪县持续推进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超3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禁渔”、增殖放流、退渔还湿和渔民转产就业等举措。全县已完成退渔还湿与退圩还湖30万亩任务,积极响应洪泽湖“十年禁渔”政策,平稳完成4个村庄857户生态搬迁,清理“两船”4733艘,妥善安置转产渔民6784人,真正实现“人走、船无、网清、坝除”。

如何让生态资源变成可交易的资产?近年来,宿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在全国、全省创新推行“绿票”交易、“满仓贷”、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领域改革举措,将“绿色”写入发展每一个细节。

近日,江苏省首单社会资本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交易在泗洪县成功签约:江苏洪渔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投资改造并持续维护的2039.58亩养殖塘口三年经营权及相关生态权益,以113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宿迁楠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这笔交易不仅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精准定价,还开创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模式。

良好生态是宿迁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宿迁坚定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一方面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从源头为生态减负;另一方面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聚力培育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位于沭阳县贤官镇工业园区的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是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推进技术革新、流程优化和循环利用,将环保理念深植于每个生产环节。该公司采用SNCR+SCR脱硝设备,使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仅为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热磨工艺废水回用率达90%,年节水超20万吨;光伏发电系统年减碳725吨。

“以前我们企业环保压力大,现在通过技术改革,不仅实现了达标排放,还节约了生产成本,今年订单量增长了约18%,真正体会到了绿色发展的好处。”沭阳亚森同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强指着高效运转的生产线,道出了企业生产“绿色智造”的喜人成效。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宿迁的产业结构变 “轻”了、发展模式变“绿”了,有力推动了“生态美”与“产业强”的“双向奔赴”。

据了解,今年,宿迁将大力推进数智化和绿色化改造,计划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同时,深耕节能降碳,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保护生态,意在惠民。近几年,宿迁将“绿水青山”融入城乡肌理,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靠山”,让“生态红利”变得可观、可感、可享——

宿城区蔡集镇牛角社区通过实施退塘还湖、水系联通工程,打造“渔业全链条+乡村旅游”复合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带动200户农户从事餐饮、民宿等行业,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年均举办垂钓大赛、骑行比赛、长跑比赛、游泳比赛等活动50余场,游客量持续增长,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泗洪县柳山湖关闭矿山,通过生态修复,转型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引入社会资本2000万元发展民宿、农产品生产销售等业态,成为“点绿成金”的典范……

如今,宿迁在绿色发展的成果斐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创新。未来,宿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为笔,以创新为墨,擘画绿色发展的精彩未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