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农村公路既“通得了”又“走得安”——
宿迁乡村有了“公路医生”
■ 吴柏啸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其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让安全治理面临新老矛盾叠加的难题。解决群众“出门放心走、路上不担心”的迫切需求,成为当前农村交通工作的紧要任务。“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以农村公路安全治理为核心抓手,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速、乡村振兴推进注入了坚实的交通动能。
8月中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启动“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依托党建联合体的资源整合优势,一支由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执法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诊疗队”,直奔沭阳县、市湖滨新区等相关县(区)挂牌督办整改的重点路段开展现场勘查。
在沭阳县沭李线事故多发段,专家组分工协作:工程师详细记录导流岛绿化带遮挡视线问题;技术专家用红笔在图纸上标出设置错误的警示标志;执法人员测量并记录校车停靠点与道路交叉口的安全间距……
据了解,我市于去年4月就正式组建“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该联合体聚焦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以党建为“红色纽带”,整合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及乡镇(街道)党组织力量,严格对照省挂牌整治任务和市整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三进”“三送”活动,用心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道路通行环境。
“三进”即进区县、进路段、进讲堂,“三送”即送专家、送技术、送服务。每项举措都紧扣基层需求,进区县,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科学评估农村公路安全运行情况,提出综合性治理措施;进路段,指按照“一路一策、一点一策”思路,从工程、管理等方面提出整治建议,专家全过程指导安全工作;进讲堂,就是采取“名师带徒”“现场实操”等方式,为乡镇公路养护员等开展培训,把专业知识送到基层一线。
基于前期勘查的综合分析,专家组从道路通行秩序管控、交通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和安全意识提升四个维度,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推动农村公路安全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控”转变。在泗阳县李口镇的专题培训中,专家组结合当地案例进行授课,以通俗易懂的讲解搭配实景图片,让基层工作人员听得懂、用得上。
为破解基层公路养护“技术跟不上”的难题,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还专门搭建专业培训平台,有效提升了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检查涉水桥梁时,要重点看桥墩基础的稳固性、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情况以及水位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在沭阳县耿圩镇的专题培训中,专家围绕桥梁管养技术规范及智慧管控应用等内容进行指导。
“培训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有效破解基层工作人员在公路养护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应急科科长王强说。
除了技术服务,我市“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还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结合党群活动日、普法宣传等载体,该联合体充分运用村居微信群、乡村“大喇叭”、乡村“大舞台”、流动宣传车等平台,让“过马路看左右”“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的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切实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群众防线”。
如今,行走在宿迁乡村,一条条平坦安全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田野与村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我们将继续依托‘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持续擦亮‘公路医生’服务品牌,健全‘技术输血’与‘人才造血’相结合的机制,用更扎实的举措、更精准的服务,让农村公路既‘通得了’又‘走得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