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豫:以文艺为“笔”绘城市新韵
■ 施阳
儿童长篇小说《妈妈带我去枣庄》入选江苏省作协2025年度“第二十批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评论工程”文学项目;献礼宿迁建市三十周年的原创歌曲《“宿”在水中央》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宿豫着力打造文艺精品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宿豫区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落实文化惠民政策,组织各创作单位和艺术工作者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推动全区艺术创作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李家大爷送军粮,王家婶子缝衣裳……”日前,在宿豫区仰化镇涧河社区东广场的老槐树下,苏北大鼓传承人葛修彬手持鼓槌,用铿锵有力的唱腔、生动传神的表演,将先辈们守护家园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伴着“咚!咚!”的鼓点变得鲜活,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缓缓展现在大家眼前。
同一天,在宿豫区豫新街道雨露社区的剪纸活动现场,志愿者正在认真讲解非遗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基本技法与文化内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孩子们的手中交织出别样的光彩。”志愿者周简说。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拿起红纸与剪刀,化身为小小剪纸艺人。
一场场戏曲演出让传统艺术深入百姓心田;一次次非遗教学为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今年以来,宿豫区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展一系列文艺惠民活动。全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的相关要求,打造“运河东岸文艺嘉年华”特色活动品牌;成功举办2025年“‘豫’悦读书 阅知世界”主题活动、2025宿豫青年文旅推荐官赛事等大型特色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已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包括民俗体验、非遗演出等,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精品不断涌现的背后,离不开文艺创作生产环境的不断优化。近年来,宿豫区依托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常态化开展“戏从运河 曲向东歌”运河东岸戏曲汇、运河东岸读书记等活动;建立地方文艺创作资源库,重点围绕运河文化、非遗民俗等,聘请地方民俗研究专家、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担任资源库成员,为创作提供源头活水;实施文艺“扶青”计划,精准对接企业、高校,就文艺人才培养、文艺成果转化等方面健全合作机制,不断赋能文艺名家、培育青年领军人才。
宿豫区的一批又一批文艺作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传播,不仅向外界宣传推介了宿豫区,也展现了全区人民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据悉,接下来,宿豫区将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凝聚人心、引领风尚的作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