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
2025年09月13日

守护大美!国家公园法表决通过

守护大美!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为国家公园专门立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国家公园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刚性约束,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这部国家公园法有哪些亮点?

——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立法目的,明确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

“‘生态保护第一’是国家公园理念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杨锐说,如果将国家公园建设设置为100分,那么生态保护就是前面的那个“1”。一切工作的前提都是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不是单一生态系统或资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涵盖多种自然要素和生态过程的综合性生命共同体。

契合国家公园这一特性,法律明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加强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掌握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分布、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廊道连通、重要栖息地恢复等应当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法律的一系列安排,努力实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明晰责任、理顺分工是实现国家公园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如何理解法律规定的“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认为,“统一”的核心在于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由国家主导、纵向贯通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权责交叉问题。

“规范”的重点是要求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建立健全国家公园标准体系,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国家公园相关标准,确保管理行为有法可依、有标可循。

“高效”体现在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共享和综合利用等具体安排,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整体保护水平。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

建设国家公园并不是简单“圈起来”、建成“无人区”。我国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控,对核心保护区严格管理,一般控制区可进行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活动。

近年来,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5万人通过家门口就业,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至2万元;各地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一些国家公园的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公众接受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

法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管护岗位应当优先聘用当地居民;鼓励面向公众设立国家公园免费开放日……“法律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推动公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使公众参与的渠道制度化、常态化。”秦天宝说。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而且要让老百姓能够共享国家公园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杨锐说。

立法守护,与法同行。法治护航下,大美国家公园将焕发更多生机,绽放更美光彩!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