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发展沿河行”系列报道
豫新街道:“三美共生”展新颜 幸福生活乐融融
■ 本报记者 孙安 姜东汶
11月19日上午,位于宿豫区的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市民或锻炼健身,或漫步闲谈,尽享运河畔的静谧风光。昔日的粮食仓库,如今已蜕变为融合文化传承、休闲商业与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我就住在附近,这儿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市民任长甫告诉记者,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每周日都有地方特色戏曲表演,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老粮库的焕新升级,是宿豫区豫新街道推动城市品质跃升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豫新街道将经济发展、城市治理与保障民生深度融合,在时光流转中绘就生态、城市、生活“三美共生”的幸福长卷,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让居民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豫新街道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着力推动老城区实现“逆生长”,破除老旧小区的“成长烦恼”。建成于2007年的九龙花园小区,曾面临管网堵塞、设施陈旧等困境。如今,通过一系列“微改造”,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小区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设施更加完善,居民可以在广场上休闲健身,绿化环境也更好了。”九龙花园小区居民王金柱感慨不已。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小区党组织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结果。“我们每季度定期开展民生需求大排查活动,收集居民诉求,建立资源、需求、行动‘三张清单’。”九龙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吴韩介绍,小区党支部通过“群众点单、党员接单、支部派单”模式,已开展广场改造、环境提升等专项服务30余次,解决建筑物外立面破损、路面损坏等群众关切的问题10余个。
城市之美,见于日常,成于细节。“十四五”以来,豫新街道持续推动城区功能与“颜值”双提升,全面夯实物业服务基础。“我们通过开展系统培训、组织外出观摩,提升了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豫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豫新街道已打造10个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实现监控全覆盖,业主满意率超过90%。在硬件方面,豫新街道新建了436座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设置6976个充电口,加装千余块防火板,不仅缓解了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还织密了“安全网”。与此同时,豫新街道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平台作用,推动公共收益阳光化管理,已促成6个小区返还公共收益及代收款218万余元,惠及8000余户业主。
城市发展的落脚点,是让生活更美好。豫新街道以民生为笔,在寻常烟火中书写温暖答卷。特别是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繁荣发展,以及一批“首店”、旗舰店的落户,不仅让这里的商业能级实现跃升,还让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便捷的消费体验。
生活之美还源于全方位的民生保障。豫新街道积极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已建成11个就业服务站、32个服务点,累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帮助3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在这里干活很开心,不仅时间自由能照顾家庭,一个月还能挣1000多元补贴家用。”豫新街道庐山社区居民徐红娟对“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
产业是民生保障的基石。“十四五”以来,豫新街道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今年以来,豫新街道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开工和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各5个,落地人才科技项目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工业税收405万元,同比增长15.65%;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家。
展望“十五五”,豫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韩宇波表示,将锚定宿豫区“三区三高地”目标追求,一方面聚焦城市能级跃升,盘活资源潜力,抢占电商、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推进“飞地”园区与大服务业项目布局,以“双轮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便民疏导点建设、闲置地块利用和“家门口”就业服务,抓实富民增收,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同时,豫新街道将紧扣绿色宜居目标,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宜居品质,让民生幸福底色更暖、成色更足。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