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车之变
■ 本报记者 王晨 高云龙
这两年,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又出名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耿车已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名声大噪。
耿车最早是因为“耿车模式”而出名。上世纪80年代,耿车“因穷思变”,自发探索出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和民营、集体“双轨并进”的发展路径。“耿车模式”响彻大江南北,与“温州模式”“泉州模式”“苏南模式”并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
然而,在探索出 “耿车模式”后的30多年时间里,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作为该镇支撑产业,在给耿车人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让当地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以至“井水不敢喝,种粮不能吃”。
这次出名则是因为自2015年以来,耿车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市委、市政府“彻底禁、禁彻底”要求,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并对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标准,规划建设生态经济示范镇,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在“嬗变”中实现重生。
耿车之变,最直观的是——
挥别“耿车味”,迎来“耿车蓝”
“过去,家家是作坊,加工不同颜色的塑料颗粒,河里的水、窗玻璃上的灰,都是五颜六色的。”湖稍村村民叶强皱着眉头回忆。和他同村的李军也发出感慨,“我在村废旧物资交易市场搬过塑料垃圾,身上的臭味洗不掉,亲戚家小孩都不愿让我抱!”
提到曾经的耿车,住在数公里外的市民刘然印象最深的就是“耿车味”。每到深夜,耿车作坊就开机加工废旧塑料颗粒,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令他们苦不堪言。“现在,耿车环境好了,我常到耿车白鹿湖公园散步。”刘然说。
“算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健康账,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已到‘不整治不行、不改变不行’的地步。”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介绍说,此前30多年时间里,耿车一直从事废旧塑料低端环节加工,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资源消耗,既不“经济”,更不“环保”。
壮士断腕,涅槃重生。2015年底到2016年初,耿车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面动员、全民参与,仅用66天时间就完成了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的清理整治工作,实现了“彻底禁、禁彻底”的目标。
与此同时,耿车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在实现道路、集镇、村庄、庭院“四清洁”的基础上,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全市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300亩白鹿湖生态公园,复原“白鹿渔歌”景观;建设6条“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实现沟渠、河塘等“生态环境治理全覆盖”。
白鹿湖公园,是耿车生态环境之变的最好体现。公园位于九支渠西侧,原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集中区。围绕该公园建设,耿车先后拆除各类违章建筑4万平方米,清理出垃圾300多车,因势利导疏浚、开挖水面130多亩,栽植苗木2500多棵,环湖设置白鹿书院、四轮广场、大车屋、揽月亭、诗词花径等景观节点,再现四百年前的“白鹿渔歌”景观。
每村每户都发生变化。“这里原来垃圾成堆,现在改造后还建了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晚上还有灯光,跟市区一样!”4月29日,新华居委会居民王志勇深呼吸一口,满脸陶醉地说,环境改善,尤其是挥别“耿车味”,迎来“耿车蓝”,幸福感与日俱增。
耿车之变,最振奋的是——
转产创新业,转岗有就业
“再不用窝在垃圾堆里,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很轻松,赚得也不少。”对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刘圩村村民李荣梅起初很抵制,认为政府断了自家生计,后来应聘到附近多肉种植基地做工,才发现“不干废旧塑料,改善生态环境,口袋也不会瘪。”
整治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耿车经济会不会由此衰退?之前很多人有此担心,事实证明,综合整治推动了更好发展。“耿车之变,最振奋的是:转产创新业,转岗有就业。”徐光良告诉记者,与综合整治同步,耿车大力推进转产转业,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一产围绕“奇趣多肉、缤纷园艺”定位,采取“支书+大户+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规划建设1.4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现已建成4300亩核心区、30万平方米温室大棚,招引或培育优之雅园艺、江莱园艺等27个多肉植物项目,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
“在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我们投资创办育美森生物科技,主要从事多肉植物培植、销售,不仅自己成功转型,还带动附近群众130多人再就业。”育美森生物科技负责人李平说,企业已开设网店5家,配有直播“达人”8名、销售团队30人,2018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二产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大众创业园为载体,鼓励发展塑料精深加工和家具制造,现已连续举办两届全国性家具设计创意大奖赛,将47件获奖作品转化为产品,新增家具商标133个、专利428个。据了解,2018年,耿车全镇家具销售额达30亿元。
原废旧物资经营户苗春创办的优正塑业,是耿车废旧塑料精深加工企业代表,主要从事各类花盆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我们坚持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产品创新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据苗春介绍,企业现有各类专利17项,全面投产后,年产花盆可达500余万只,年销售额将突破8000万元。
三产主要发展电商和物流。大众村原废旧物资经营户潘兴广出清废旧塑料后,在镇村干部劝导和帮助下,办起快递公司,如今生意红火,日发件量超过4000件。“耿车是全国淘宝镇,大大小小网店两三千家,快递生意只会越来越好。”潘兴广认为。
为高质量发展电商,耿车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建成电商服务中心6000平方米、物流园综合服务中心9000平方米,配套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储用房2万平方米,可为电商入驻提供创客培训、电商孵化、美工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全方位服务。
耿车之变,最深刻的是——
发展理念转变,新动能强劲
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期间,五星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并通过举手表决,一致同意将取缔废旧物资非法回收加工写入《村规民约》,彻底放弃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转变理念,转岗创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以前,每次外出回来,都得适应好几天,胸闷、反胃,污染实在太厉害!”在五星村,原废旧物资经营户庄爱民,如今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特别热心生态文明建设,“自由呼吸,来之不易,必须珍视,倍加呵护。”
大众村村民邱永信,是耿车第一批从垃圾堆淘金的“塑料大王”,也是第一位做电商的“转型带头人”。“且不说前两年做废旧塑料已不赚钱,就是还能赚到大钱,却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嫁出去的闺女都不愿意回门,又有什么意义呢?”邱永信说。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据徐光良介绍,耿车之变,最深刻的是:发展理念转变,绿色发展成为全民共识,“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路,耿车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激活发展新动能。”
打造经济发展新载体。耿车在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建设,尤其注重镇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供条件。“我们大众创业园区雨污管网已经入地,三纵三横6条道路和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在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完全能够实现创业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大众村党委书记王加银说。
探索“3399”人才培育机制,即村(居)两委班子有1/3以上书记能讲电商课,1/3以上书记有电商致富项目,9个村(居)都有一名副书记负责网络创业,9个村(居)都有一个电商示范点。“村(居)干部光说不练,何以取信群众?”新华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徐红,在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后,带头做起电商,“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实施“党建全域覆盖”工程。耿车先后成立了电商商会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和老干部党支部。“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发展注入不竭红色活力。”徐光良说。
“生产转型,生活富裕,生态美好。”面向未来,耿车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落地生效,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再造耿车新模式,再创发展新辉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