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决胜年中看·全面小康篇
同心奋进,筑梦小康步履铿锵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年中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宿迁日报社策划开展“决战决胜年中看”全媒体新闻行动,聚焦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年、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年“三个年”活动,总结盘点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并深入县(区)采访,记录呈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高云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越来越近。放眼宿迁大地,一个个经济薄弱村华丽蜕变,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各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展现出一幅幅小康生活的幸福图景。
护企发展,提振信心,厚筑小康“家底”
“政府部门全力支持,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还安排专人对接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防疫、招工、运输等方面难题,千方百计把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江苏省金牌橱柜有限公司人事科科长郑其波说,2月复工,企业到岗工人在20多天时间里由不到百人激增到千余人,基本实现满岗。
决胜全面小康,宿迁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压实属地和部门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先后出台“惠企16条”、“依法护企暖企10条”、外贸“宿10条”、“惠企招工宿6条”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加强金融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税费和防疫负担等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在此基础上,2月20日,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帮四送”助企活动。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到企业帮疫情防控、帮复产用工、帮生产融资、帮问题解决,送保障物资、送优惠政策、送政务服务、送关怀温暖,实打实纾难解困,全力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信心提振起来。
助企成效到底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针对我们反映的职工出行不便问题,市城管局第一时间行动,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厂区附近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站点。”聚灿光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陈声杰说,在政府部门高效帮办保障下,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持续增强“造血”功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厚筑全面小康“家底”。上半年,宿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短暂触底、迅速回调、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1至5月份,列统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增速居全省前列。
来之不易的成果凝聚着全市上下的艰辛努力,也更加坚定了各地干群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有数据为证,1至6月份,全市新注册个体户85028户,同比增长1.1倍;新注册企业13619家,其中6月份注册3359家,同比增长8.0%。
化危为机,下“先手棋”,加快高质量发展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宿迁,各地党员干部已形成这样的共识: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要善于抢抓和创造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小康。
如是认识,勇毅笃行。在推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与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布局适合宿迁发展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时,宿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综合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疫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销售模式升级的机遇。”沭阳县扎下艺森园盆景造型树基地负责人胡道中告诉记者,疫情对基地盆景造型树线下销售造成冲击。“在党委、政府指导下,我们冷静思考,科学应对,推广‘直播带货’销售。如今,基地主播已有30多人,带动销售量不降反增。”他说。
可喜的是,宿迁现已备案科技综合体达15个,科技综合体建成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积近40.2万平方米;引进市场化运营主体7个,市场化运营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已入孵科技型企业203家。
“仅宿迁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体就已入孵建联智能、锦程航空等36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3家,申报专利、软著(指计算机软件代码著作权)等170余件,已获批80余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宿迁工信部门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着力保障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设备供给。一系列举措旨在夯实发展基础,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
新经济激发新动能,加快高质量发展。1至5月份,全市网络销售逆势增长,限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29.21亿元,占全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1%;快递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业务收入9.40亿元,总量居苏北第2位;新兴服务业较快发展,规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83.2%和22.1%,分别快于全部规上服务业70.0和8.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共实现产值288.83亿元,同比增长12.5%。
民生优先,补短强弱,增强群众“三感”
人民对幸福的期盼是多方面的,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获得感是具体的、多样的。面对592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宿迁始终以人民至上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使全面小康的底色更亮。
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凸显的是宿迁在新常态下的民生定力。宿迁坚持民生优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真情实意地行动,让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今年4月1日起,将低保标准再提高90元,达到610元。截至6月,市财政已累计拨付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等资金7.6亿元。这组数据折射出宿迁用大手笔不断为百姓幸福加码的民生情怀,“民生财政”让每一位宿迁人都真正沐浴在惠民财政的阳光下。
就业是最大民生。直面疫情“大考”,宿迁不断拓展思维、创新方法,通过聚焦聚力线上招聘、市内市外全力输送、创新创优校企合作、落地落实惠企政策等措施,多点发力,千方百计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支持成功自主创业0.82万人,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万人,为企业推荐用工13.93万人次。
“家里拿到了2684块土地分红钱,我还在红薯产业园干活,去年工资18000多块……”3月1日下午,在泗洪县双沟镇周冲村红薯产业园里,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方习芹算起了她家的“经济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补齐低收入人口增收这块突出“短板”?宿迁尽锐出战,坚决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通过实施脱贫成果巩固行动、脱贫质量提升行动、重点片区攻坚行动、产业富民增效行动、长效机制创新行动“五大行动”,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王码村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后,兴办民生实事,架设路灯800余盏,成立全县首家村级广场舞分会。”作为“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泗阳县庄圩乡王码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帮扶下,坚持眼睛向内找资源、双腿向外跑项目,在摘掉“穷帽子”基础上,已跃升为全县文明村。“如今,我们的日子是跳着过、唱着过!”该村党支部书记庄恒千说。
与此同步,宿迁抓住农房改善这一龙头工程,高质量建设农房项目,大力度整治人居环境,全方位补齐配套服务短板,做到房子、院子、村子面貌同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质量同步提升。上半年,全市搬迁农户29103户,合理引导农户进城入镇;新竣工农房项目20个,具备交付条件;新开工农业产业配套项目71个,不断夯实后续支撑。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通过“强‘三真’、比担当”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宿迁各地党员干部正强化“五股劲”,勇担当、善担当、敢担当、真担当,以决战之势、决胜之力,推动“六增六强”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