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皂河: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迈大步
本报记者 汪学飞
■ 通 讯 员 王洋 王雪岩
皂河古镇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地处古黄河、中运河、骆马湖、黄墩湖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漕运重镇和商贾云集之地。
“十三五”以来,皂河镇以党建为引领,紧扣社会经济为主线,在民生投入上做“加法”,在矛盾化解上做“减法”,取得较好成效,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党建引领 凝聚合力谋发展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近年来,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激励引领作用,以“四个抓手”真抓实干促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抓班子,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注重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顺利完成25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择优配强187名“两委”干部,人员结构全面优化;选用返乡兴村新村干51名,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抓发展,实现村强民富产业兴。全面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通过村级党组织盘活集体资源,党员干部带头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高效农业种植等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抓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等工作,美化村容环境,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党组织立足群众需求,建设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打造党群阵地,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添枝增叶。
抓作风,深入开展“强三真、比担当”作风建设大提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通报处理作风典型案例9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下一步,皂河镇将持续紧紧抓好基层党建这一“红色引擎”,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皂河镇党委书记张先军充满信心地表示。
调整结构 发展壮大水产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北临骆马湖,南接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 如何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富民产业?皂河镇按照市湖滨新区“东部农旅·西部水产”的发展布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水产业。全镇先后流转土地3万亩,引进千亩以上水产园9家。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打造种苗繁育、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的全链条渔业产业。目前,全区养殖规模达到6.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2.2万吨。 6月9日,记者来到皂河镇现场采访了几个水产项目,深刻感受到水产带给群众的好处。 宿迁金满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皂河镇闫集村,连片的鱼塘一眼望不到头。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增氧机发出突突突的声音,正在为塘里的鱼儿增氧,十几个饲养青虾的网兜沉在水里。 “现在正是青虾上市的时候,今年青虾行情不错,价格达到100元/公斤。”公司总经理蒋夫奎从池塘里捞起一个网兜,开心地把网兜里的青虾展示给记者看。据蒋夫奎介绍,这片鱼塘面积2200亩,主要养殖螃蟹、青虾、鳜鱼,年产值3000余万元,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 在皂河镇马桥村郁兰州家庭农场里,同样是一片喜人的景象:400多亩的螃蟹塘里,螃蟹长势旺盛。 “今年塘里养殖的螃蟹品种大部分是‘六月黄’,再过十来天就能上市了。”正带着工人在蟹塘里除草喂食的郁兰州对今年的螃蟹行情很有信心。 今年37岁的郁兰州从10年前开始涉足水产,先养鱼,后养螃蟹。现在,郁兰州雇用了10名村民在蟹塘里打理,一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达到30万元。 看到郁兰州养殖螃蟹赚了钱,村里许多人很羡慕。但是他们没有技术,不敢轻易“试水”。郁兰州知道后,手把手教他们养殖技术。他还当起了村里的螃蟹销售经纪人,以市场保底价收购全村养殖户的螃蟹,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他的带动下,马桥村现在已经有几十个螃蟹养殖户,全村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 在皂河镇,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循环水美国鮰鱼养殖基地——江苏苏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流水槽养殖鮰鱼基地。每天有十几吨高品质的美国鮰鱼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水产市场。 老板王委是一名80后的“渔二代”。他大学毕业就开始做水产业。2009年,王委在原黄墩镇投资建设一个年加工能力达两万吨的鱼产品深加工企业——鱼糜加工厂。每到生产旺季,他一个加工厂就能把周边地区的白鲢“吃”光,让众多的养殖户跟着赚钱。 后来,王委又延长产业链,做起了水产养殖项目。经过多方考察,他最终把养殖目标定位为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鱼中贵族”——美国斑点叉尾鮰鱼。2017年,他投资近亿元建了这个养殖基地。
以民为本 多措并举保民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五年来,皂河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推进“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等民生工作,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皂河镇因为水产养殖大户多,用电量大,用电旺季时常发生“跳闸”现象,影响产业发展。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皂河镇协调市供电公司投入近1.1亿元,实施皂河片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建、改造10KV及以下线路83条段230千米,新增和更换50WM变压器88台。
同时,皂河镇新建翻修涵洞、桥梁、泵站62处;新建、改扩建道路近32千米,在镇村主次干道架设路灯1100盏,新建改造停车位1200个,群众生活及交通出行条件大幅改善。镇里还先后投入资金5500万元,累计疏浚河道70千米,整治黑臭水体78处;新建垃圾收集点31个,污水处理站15个;新建农村公厕11座,改厕3900座,改厕率达98%,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教育是发展之基。皂河镇在协调争取市湖滨新区管委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镇财政累计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提升教育软硬件环境,为教室、宿舍安装空调65台,改造装修教师公寓6套30间,营造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现在,皂河居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生活垃圾每天有专人回收,上厕所用上了抽水马桶,晚上出门有路灯照明,在家门口的公园广场休闲娱乐,学生课堂也有了空调……
聚力稳定 化解矛盾促和谐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骆马湖“禁采”,河湖四乱整治、皂河龙运城建设,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洼地治理等重大工程、活动的开展,皂河镇步入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信访压力较大。
皂河镇党委、政府坚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迎难而上,建立“镇-村-组”三级信访稳控网络、领导包案制等信访领域长效制度,研究制定包保化解方案,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实际困难,积极化解矛盾。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皂河镇共受理信访案件超过1000件,接待信访人2000余人(次),案件化解率达98%。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资产资源被侵占是造成基层信访矛盾突出的根源之一。2017年,皂河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工作开展以来,共清理出应收款项1000余万元,收回土地近7000亩,年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
2017年,我市开展“禁采”工作,涉及采砂运砂船只近800艘,从业群众近万名。皂河镇提高站位,全力做好泵船拆解及群众转产工作;先后举办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及专场招聘会,解决就业300余人次;投入400余万元,流转土地2000亩用于扶持采砂人员转产种植养殖业,高效迅速化解了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
2019年,皂河镇同时启动了镇区棚改、河湖“四乱”整治、农村集中居住等四个片区的征收工作,任务量达2500余户,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均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同时,洼地治理、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皂河龙运城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工作也顺利实施推进。在拆与建的过程中,皂河镇始终保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