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沭阳:交通“智慧哨兵”守护市民安全
■ 叶春艳 陆华
“我前一天骑电动自行车时没戴头盔,第二天就收到短信提醒我去接受处理。”近日,在沭阳县城区的深圳路与学府路交叉口东北角,市民尤女士骑电动自行车未戴安全头盔,不仅现场听到“请佩戴安全头盔!”的语音提醒,还被电子监控记录了“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的交通违法行为,随后收到了手机短信通知,让她去辖区交警部门接受违法处理。
从现场自动识别、采集、提醒,到审核、告知、处理,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一体化闭环处置,实现如此高科技运作的正是沭阳县公安局与相关科研公司合作研发的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违法预警系统——“智慧哨兵”。
“近年来,在引起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中,因电动车、摩托车或农用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事故占四成。为此,我们围绕‘看得见、立提醒、精准治’,在全省首创精准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智慧哨兵’系统。”沭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陈宇介绍,该项目已成功入围全省公安科技创新大赛决赛。
据了解,“智慧哨兵”系统由违法行为识别智能终端、语音实时劝导系统、违法行为管理平台、现场处罚APP四部分组成,可识别出驾乘非机动车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加装雨棚等9类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实现一体化管理,彻底解决了人工查处效率低、宣教效果差、闭环治理难等突出问题,并对违法发生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单位进行细致分析,精准治理。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聚焦当前管控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采集缺乏智能手段、缺乏精准有效的劝导手段、缺乏违法行为统一管理平台‘三类盲点’,推动AI赋能。”沭阳县公安局政委司慧慧介绍,在“智慧哨兵”系统的支持下,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实现由“人工拦”向“无感采”转变,违法管理由“分散无序”向“闭环统一”转变。
针对违法行为人手机号码登记不准确问题,沭阳县公安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取当前最新最准的手机号码专题库。通过大数据确认违法当事人信息,经审核有效后自动将违法信息通过“短信和智能语音”两种方式传送给当事人,提醒违法当事人2日内到辖区交警部门接受处理。违法行为短信通知率95%以上,语音呼叫成功率85%以上。对不接受处理人员,由交警开展“敲门行动”,实现违法处罚合情合理效果最大化。
“自今年9月份‘智慧哨兵’系统在城区投入运行以来,让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查处从原来的每起现场执法约6分钟缩短不到1分钟,有效解决了警力不足等问题。”沭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仲小丽介绍,该系统的运行形成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非现场处理新模式,彰显了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执法效率更加高效、安全宣传更加有力、社会效果更加凸显“三大效能”,实现提质减负增效。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沭阳县城区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从原来不到60%提升到95%,区域路口交通守法率提升95%,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5.6%和28%。同时,“智慧哨兵”系统已从农村向城区全面应用,让文明交通的“含金量”更高。
“由于该系统具备投入少、适用场景多、见效快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不但在沭阳县域全部应用,而且在山东泰安、江苏泰州等多个市县得到全面推广。”司慧慧说,“智慧哨兵”系统已成为精准治理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顽疾过程中的一剂“良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