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宿有千味 品地标美食”系列报道之七
皇帝也爱吃的宿迁“名点”
■ 商戊轩
乾隆贡酥,又称叶家烧饼,是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古镇的一道传统美食。
相传,1757年,乾隆皇帝二下江南,途经皂河古镇,由于旅途劳累,不思饮食。叶家烧饼作为当地“名吃”被贡了上来,其独特的风味使得乾隆皇帝食欲大振、龙颜大悦。乾隆当即召见了叶家烧饼传承人,封其为御厨,并令其随驾去京城。自此,叶家烧饼便被称为“乾隆贡酥”,名扬四海。
俗话说:“叶家烧饼没吃到,枉到皂河绕一绕。”乾隆贡酥有四绝:香、脆、酥、透。所谓“香”,即饼香、油香、芝麻香三香合一。叶家烧饼的传承人在制作乾隆贡酥时,采用上等的芝麻仁,芝香浓郁。
所谓“脆”,是指刚出炉的贡酥外皮松脆,内部酥软,一碰就碎。吃到嘴里时,发出脆脆的声响,让人回味无穷。
所谓“酥”,就是松软,不但皮酥,还内里如一。在制作时把面粉分作两等份,一半用油和,一半用水和,再把两种面混合在一起,反复揉搓,利用油和水不相融的原理,揉一次就是一个层次。一块像饺子皮那么厚的饼坯要经过反复几十次的揉搓,最终达到几十个层次。
所谓“透”,就是玲珑剔透,外形美观。
刚出炉的贡酥黄澄澄,一颗颗闪亮的芝麻仁镶嵌其间,如精美的艺术品,却又不忍下口。
“一搓、二擀、三刷、四撒、五拍”,乾隆贡酥是中式面点制作中为数不多的采用“小包酥”制作工艺生产的产品。在制作乾隆贡酥的过程中,从配料、和面、制馅、包馅再到压皮、成型、烘烤等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凸显了匠人的匠心。
“一缕香酥出皂河,征夫收起纵棹歌。叶家炉畔人论巧,八代芳华献万搓。”1989年春,我国著名诗人丁芒游览皂河乾隆行宫,品尝了乾隆贡酥,赞不绝口,并写下这首诗。他说:“我走遍天南海北,尝遍了各地名点小吃,实话实说,叶家烧饼甲天下!”
如今,乾隆贡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乾隆贡酥第十代传人刘大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乾隆贡酥进行深入研究、试验,保留了乾隆贡酥的传统特点和风味,推出了椒盐馅、蜜糖馅、枣泥馅、赤豆馅等新品种,带给食客味蕾新体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