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展美丽宿迁新画卷
——2024年宿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 见习记者 徐可 通讯员 徐万宁
绘就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的美丽画卷,宿迁重任在肩。
蓝天、碧水、净土,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早已贯穿宿迁发展的各个领域。2024年,宿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出雷霆之举,又于细微之处下真功、求实效,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美丽宿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这一年,宿迁坚持守底色,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
漫步宿迁城乡,空气清新、鸟语萦绕,令人心旷神怡、精神舒畅。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宿迁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4年,全市PM_2.5平均浓度达38.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优良天数比率80.9%,提升9.4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5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水体比例96%,继续保持历史最好水平;深化“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在2023年噪声、异味线索数“双下降”的基础上,2024年再同比下降21.0%、36.5%;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四年全省第二,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93.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天蓝!宿迁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宿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39项治气攻坚举措,实施1043项治气工程项目;推动采购5台高空雾炮车,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清洁力度;持续深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完成7769辆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任务;下半年10家企业获评环保信用绿色等级;聚焦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推进全市100家大户“一企一策”深度友好减排。
水碧!围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我市制定34项治水攻坚举措,实施六大类95个工程项目,针对性补齐治水短板;聚焦“两湖”综合治理,117项“两湖”污染源问题清单治理已完成108项,119个基础设施工程已完工48个、在建43个;持续加强蓝藻水华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夏季蓝藻水华预警响应工作办法,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泗阳县、泗洪县大力支持、协同发力,形成“1+2”(即,市级+泗阳县、泗洪县)打捞处置能力,为“两湖”安全度夏做好充足保障。
土净!宿迁组织实施市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了18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提前高质量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工作,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7条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治理,带动全市清单内497处水体完成治理,实现动态清零。
这一年,宿迁持续谋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提速”
城市发展,生态先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赋予宿迁的不仅是一方山水的美丽颜值,更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内核。
以“绿”引领。近年来,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宿迁敏锐捕捉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印发《宿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立足全市实际,深入开展能源低碳转型行动、产业绿色升级行动等碳达峰九大专项行动,全力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增添亮色。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宿城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和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百威(宿迁)啤酒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向“质”而行。2024年,宿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强化行业整治提升,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深化企业执法帮扶,提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宿迁实施7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69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105项VOCs综合治理项目;出台《宿迁市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在2023年优化帮办服务、深化“承诺制审批”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全市23个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258个项目简化编制内容,174个项目环评取消县区级预审(或者初审),12个项目实行“两证合一”审批,2个项目“打捆”审批;完成两批次重点工业企业“一次查清”绿色帮扶体检,检查企业107家,送达《体检报告书》107份,共推动整改问题超1800个;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通过国家清洁生产审核试点评估。
这一年,宿迁聚力扬优势,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
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24年以来,宿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严格生态空间监管。宿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与动态核查,创新开发宿迁生态监管手机APP系统,将生态空间管控由“图上”落实到“地上”,实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精准管控。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是江苏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质量指数的创新举措。2024年,宿迁推进1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最终建成数量占全省近1/5,特别是位于泗洪县龙集镇的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入选了全省首批8个试点项目之一。
切实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2024年,宿迁建成了三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和三县两区鸟类观测点,形成“一站多点”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为长效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观测能力全覆盖。此外,宿迁有序推进泗洪成子湖“生态岛”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加快构建“一核二廊二区多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这一年,宿迁致力夯基础,环境基础能力“多点突破”
2024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05万吨/日以上,污水管网里程达3100公里,较2020年分别提升18.3%、24%;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达86.1万吨/年,满足全市处置需求……2024年,宿迁市加快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各地全面落实省、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优势巩固提升。
在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方面,宿迁市持续探索省市大数据中心平台融合互通,先行打通省厅“环保脸谱”与市平台预警信息的互通通道;宿迁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在充分整合原有生态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全地域、全要素、全覆盖智能感知,消除生态环境隐患。该平台入选2024年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生态环境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此外,宿迁市还积极实现市县生态环境监测“一盘棋”,各县区已完成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
在守牢生态环境本质安全方面,宿迁市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无废宿迁”地方特色,制定了《宿迁市“无废城市”建设综合评估细则(试行)》,宿迁联盛集团、江苏海光集团获批“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围绕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宿迁强化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持续提升全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水平。2024年,宿迁市与省环保集团建成了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征程如虹,催人奋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增银表示,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高标准推动上级交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宿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