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蔡:壮大村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找准“路子” 搭好“台子” 夯实“底子”
■ 本报记者 王晖
逐梦田园乡村兴,春风浩荡满目新。
一个个富民产业兴旺发达,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随着2025年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一粒粒种子正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
近年来,南蔡乡锚定“美丽特色田园乡村”目标,心无旁骛抓发展、抓建设、抓民生,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聚焦“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维度,积极培育新质农业、发展生态产业、编织和美生活,全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完善顶层设计 建立村企合作共赢制度
初春,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新蔡村,一座座覆被式全钢架结构的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大棚内,茄子植株枝繁叶茂,绿莹莹的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新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母长才介绍,目前新蔡村已建成37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茄子、西红柿等农产品,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
2023年5月,新蔡村实施村集体股份制改革,由村集体、村支两委成员及部分群众共同出资,成立宿迁市裕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20万元建设蔬菜产业园。通过引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新蔡村赋能现代设施农业,推动“育苗+果蔬”种植的规模化发展,有效增强村集体的“自我造血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蔡村坚持集体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集体经济部分收入用于民生福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新建2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日均交易量超50吨。通过“强特色 亮品牌”双轮驱动,新蔡村蔬菜销售链已延伸至江浙沪,年外销蔬菜量超20000吨,切实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出满满幸福感。
2023年以来,南蔡乡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基层实践的灵活性紧密结合,通过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由村集体控股成立村办企业,村干部、村民入股,实行“自管、核算、分红、共担”模式,动员有专长及有意愿的村民入股,实现全员联动。
“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为集体成员和经营主体提供多种服务,破解产业发展中‘无本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全面激活生产要素。”南蔡乡党委书记何新刚介绍,随着改革的深入,南蔡乡各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形成了资源开发型、资产收益型、产业带动型、生产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民通过集体纽带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紧密联结起来,推动产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集体增实力,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同向而行。
因地制宜发展 激发地方特色产业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也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金钥匙”。作为全省闻名的“菜篮子”基地,近年来,南蔡乡紧扣“农业结构调整”这一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在南蔡乡范庄村温室大棚,一簇簇、一丛丛肥美的熊掌菇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破土而出,它们顶着硕大的菌盖,憨态可掬。2024年11月,范庄村携手郑州久鑫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成功引进熊掌菇种植项目,并将其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重点培育。范庄村党支部书记陆晓东表示,熊掌菇市场前景广阔,他们将以种植熊掌菇为突破口,积极引导村民有效利用闲置的土地、资金等资源,推动形成规模化种植,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在南蔡乡徐庄村,一块高标准农田正诉说着农业生产的新变化,孕育着农民增收的新希望。这里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风光美不胜收。2023年8月,徐庄村大力实施土地股份制改革,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户”的经营模式,成立宿迁市南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60亩,以稻麦种植为主导业务。公司充分利用大田规模种植优势和机械化生产手段,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鼓起种植户的“钱袋子”,夯实集体经济“家底子”。
南蔡乡苏圩村成立宿迁市德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中草药种植基地作为村股份制改革项目,致力于打造管理规范、绿色引领的中草药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南蔡乡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推动“各展其长”的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漫步南蔡乡,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依托“南蔡芹菜”“南蔡青茄”“南蔡胡萝卜”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南蔡乡不断强化产销衔接,拓宽销售渠道,全年蔬菜销售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同时,南蔡乡还坚持“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药材加工与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
借势工业“东风” 探索村企多元发展路径
在南蔡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工业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崭新活力。依托工业化思维的精准导向、系统布局与创新驱动,南蔡乡各村(社区)积极对接市、区企业需求,通过“村企+名企”的联动模式,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精心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宿迁市南徐藤编家具有限公司,工人们灵巧的双手在藤条间穿梭编织,各式各样的沙发椅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73岁的张子龙和老伴张美平一直在厂里工作,张子龙感慨地说:“我们年龄大了,在这里上班离家近,还不耽误干农活,我们老两口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目前,该公司已吸纳本村2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至3000元,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趁着“万企联万村”行动的东风,徐庄村推动该公司向股份制转型。完成改革后,该公司与艾比户外用品宿迁有限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承担产品包装、藤编制作、喷塑处理等关键工序,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40万元的收入。2024年,徐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3万元。
在南蔡乡,像这样的村企合作案例不胜枚举。其中,范庄村成立宿迁六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了宿迁经开区辖区部分企业的保洁及绿化管护业务,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近年来,南蔡乡按照“产业旺、乡村兴、百姓富”工作思路,出台专项方案,在招商引资、招财引税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村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家门口的“就业车间”,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吃上“产业饭”。2024年,南蔡乡10家股份制公司带动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3.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足音铿锵,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澎湃,共同富裕图景延展在前。”何新刚表示,南蔡乡将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上不断领题、持续破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实干实绩书写集体经济发展新篇章,交好乡村振兴“南蔡答卷”。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