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
2025年05月31日

宿迁持续增厚生物多样性“家底”

本报讯(记者 朱婉菁) 5月29日,我市召开2025年宿迁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建设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物种栖息地。一是加快建设“生态岛”项目。作为全省首批8个“生态岛”试验区之一,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共实施七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目前总进度已达93%,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5206公顷。随着生态持续向好,今年3月,工作人员在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内捕捉到了豹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猪的行踪。二是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我市先后高标准建成1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湿地总面积达321.05公顷,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生态安全缓冲区等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成功入选省级试点项目,获省奖补资金5102万元。今年开工建设的宿迁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等4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三是突出湖泊生态保护。我市推进环骆马湖森林生态绿廊建设,数以万计的红嘴鸥在骆马湖停留,骆马湖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能量补给站”。四是生态效益初步彰显。泗洪县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创新打造水上生态牧场20余万亩,在水质净化的同时,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颜值+经济价值”双向提升;宿城区依托朱海水库生态安全缓冲区,嫁接建成16个旅游景点,带动周边群众1500余人就业。

开展物种调查观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成了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积极建设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增强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和保护能力。一是物种种类丰富。全市共调查到物种2627种,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29.71%,其中被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的物种57种。二是濒危物种频现。调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58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收录的濒危物种71种。三是分布区域广泛。统筹建设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洪泽湖、骆马湖、成子湖等湖泊湿地,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等河流湿地,打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区域,呈现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生态分布态势。四是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建成三台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在各县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建设观测点,并将观测数据同步接入三台山生物多样性自动观测可视化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共识别物种263种,其中包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5种,记录到野生动物各类信息44.5万条,形成“一站多点”的观测网络,实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连续在线观测全覆盖。

严格生态空间监管,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我市围绕生态保护空间“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目标,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一是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宿迁地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及时会商;制作“宿迁市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一张图”印送至相关部门,强化源头管控。二是持续强化执法监管。常态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执法监督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发现数量下降明显;定期开展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疑似人类活动动态核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整改。三是强力推动问题整改。及时办理省生态环境厅交办我市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及时核查整改,同时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做到即知即改,持续深化生态空间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