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闻
2025年07月10日

“陵园里的抗战记忆”系列报道

矗立在宿迁大地上的永恒丰碑

■ 本报记者 颜靖尧

坐落于泗洪县半城镇境内的雪枫墓园,是抗日名将、为国捐躯的彭雪枫将军的安息之地。

7月8日,记者走进雪枫墓园,看见一座巍然耸立的纪念塔——“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淮北解放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在纪念塔后方,一条苍松翠柏掩映的道路直通彭雪枫将军纪念馆。这里记录了彭雪枫将军光辉的一生。

说起彭雪枫将军,宿迁人民都不陌生。他于1907年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投身革命20年,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全民族抗战中率部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说起彭雪枫将军,宿迁人民都念他的好。1943年8月,淮北地区连降暴雨。8月27日夜间,洪水冲破了大柳巷(今泗洪县双沟镇境内)的大堤。在附近主持会议的彭雪枫闻讯后,立即带领干部和与会人员赶到现场。他在黑夜里顶风冒雨,率先跳入水中,同群众一道和洪水搏斗了几个小时,终于堵住了决口,保住了3万亩良田和2万余人的安全。为了纪念他,当地群众把20公里长的大堤更名为“雪枫堤”。

彭雪枫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部队行军作战,经常借宿群众家中。于是,他制定“五不走”军规,即水缸不挑满水不走,地不扫好不走,门板不上好不走,借东西不归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道歉不走。他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深受军民爱戴。他率领的部队英勇善战,不仅是新四军的铁骑劲旅,还是老百姓心中的“天下文明第一军”。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八里庄(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孔庄乡境内)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年仅37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族、为人民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被毛泽东、朱德等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短短37年的人生历程,彭雪枫走得波澜壮阔,走进了历史深处,走入了人们心中……他根植于人民的精神将永远为一代又一代人民所缅怀。

说起彭雪枫将军,宿迁人民无人敢忘。“近年来,我们面向社会开展‘彭雪枫在宿迁’征文活动,要求参与者围绕彭雪枫将军在宿迁的革命历程、重要事迹、思想精神等方面撰写文章,展现彭雪枫将军在宿迁的革命贡献和红色印记。在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彭雪枫将军的敬仰之情。多年来,彭雪枫将军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在宿迁大地上代代相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表示,彭雪枫将军的卓越功勋和伟大人格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如今,雪枫墓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每逢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及社会群众都来此敬献花篮、鞠躬默哀,缅怀彭雪枫将军的丰功伟绩,追忆他的崇高风范,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彭雪枫将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