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头版
2025年07月15日

宿豫:做强“种子芯片” 赋能粮食增产

■ 施阳

在农业生产中,选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宿豫区不断引进水稻新品种,将试种、筛选、推广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步一步走出稻米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农业稳产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在位于宿豫区的宿迁籼米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一处试验田里,水稻秧苗长势喜人。秧苗间插着一排排蓝色的标识牌,每块标识牌上都清晰地标注着水稻品种名称、特性和编号。

据了解,该试验田占地120亩,在这里试种的水稻新品种均经过数代杂交培育而成。

宿豫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穿梭田间,仔细查看秧苗的生长态势。“今年,宿豫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共试种了280个杂交籼稻品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优质籼稻品种的筛选与跟踪评估,通过系统观测记录其生长特性及表现,为选育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提供数据支撑。”高级农艺师赵婕介绍,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有助于全面提升宿豫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增加水稻附加值。

由于是试验种植,水稻栽插的标准十分严格,采用人工移栽方式。为什么不采用便捷的机械插秧方式,而要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移栽方式?对此,赵婕表示,科研育种水稻移栽不同于水稻大田生产,水稻新品种的种子量很少,而且新品种的观察筛选需要的是多点位、多生态区域的筛选,而不是某一个生态区域的大面积筛选,同一个生态区域需要的筛选面积很小,所以水稻栽插不能通过机械插秧的方式操作。

在水稻栽插后,宿豫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分片包干制,组织农艺师到一线开展科学指导服务。在水稻收获期,农艺师还会对试种品种进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并对稻谷进行品质鉴定,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好、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适配的种植方案,让广大农户通过科学选种实现增产增收。“虽然现在有很多好品种,但是随着种植时间拉长,好品种也会退化。我们只有不断筛选、不断育种,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稻品种。”赵婕说。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从“种田地”到“种芯片”……截至目前,宿豫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累计筛选出30个杂交籼稻品种,其中主流品种5个,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切实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