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家书映初心 抗战精神永传承
■ 本报记者 王媛
8月27日下午,“烽火家书映初心 抗战精神永传承”宿迁经开区红色家书诵读比赛教育系统初赛在金鸡湖路小学举行。
教师组的朗诵深情而厚重,以声音为舟,载满历史的重量,将革命先烈炽热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三棵树小学老师彭莹莹带来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以哽咽却坚定的语调,再现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幼子深沉而不舍的期望。当她诵至“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时,声音如秋叶般轻颤,却字字千钧,击中了每一位听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瑞景名都幼儿园老师董雪与赵敦洋合作的《尘封的情书——杨开慧写给润之的信》,细腻温柔的声线道出乱世中革命伴侣的缱绻深情与无悔坚守。南蔡中心幼儿园老师韩柯楠创作的原创家书《儿啊,六塘河的芦花飞雪了》,借一位苏北母亲的口吻,将盼儿归来的绵长思念与家国大义悄然交织。她声调苍凉而温暖,似六塘河边年年飞雪的芦花,声声是呼唤,字字如血泪,写尽了烽火岁月中母亲的柔软与坚强。
学生组的朗诵如同一幅渐次展开的红色长卷,孩子们以清澈而坚定的声音,将历史的烽火与精神的星芒悄然传递。
青海湖路小学学生曹柚希朗诵的《花瓣里的春天》,以孩童独特的视角,透过一枚小小的花瓣,看见战火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挚动人。“我愿化作乌斯浑江畔最后一朵芦花,替所有未能长大的孩子,永远飘荡在故乡的天空下……”黄河小学学生钱玥含深情朗诵《乌斯浑江的最后一朵芦花》,以真挚情感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感动全场。
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历史;一句句诵读,一份份传承。34名师生用声音赋予历史新的生命,让抗战精神从书本走入现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教育沃土中生根发芽、永续传承。
“此次比赛通过诵读红色家书的生动形式,让师生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信仰,让抗战精神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让初心使命在琅琅诵读声中代代相传。”区教育党委副书记、教育办副主任程新宇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